考试
1970-01-01 08:00:00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①,鼓琴而歌。孔子

题目描述

【题目】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①,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摘自《列子》)

注释:①鹿裘带索:形容衣服粗陋,多指隐士之服。

【1】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鼓琴而歌   

(2)行年九十   

(3)能自宽者也

【2】翻译句子。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

【3】在下列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断开,断三处。

贫 者 士 之 常 也 死 者 人 之 终 也 处 常 得 终 当 何 忧 哉 ?

【4】用自己的话说说荣启期的三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鼓”:弹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人生”“不免”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不免襁褓者”省略句的翻译。【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译为: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老之将死也不过是寿终正寝,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呀?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字。【4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荣启期的三乐可从幸生为人、幸生为男人、活到九十了三个方面作答。译文:孔子游泰山,遇到荣启期行走在郕的郊野,衣衫粗陋 ,鼓琴而歌,孔子问道: “先生为何如此快乐?”老头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啊!天生万物,以人最为尊贵,我有幸生为人,是第一快乐之事。人又分为男女,男尊女卑,以男人为贵,而我有幸生为男人,是第二乐事。有的人出生没有见到日月,无法幸免(死在)襁褓中,而我都九十了,这是第三件快乐之事啊。至于说贫穷, 这是人生常态,死亡也不过是每个人都要去的终点。我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老之将死也不过是寿终正寝,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呀?”孔子说:“好啊!你真是一个能自我宽解的智者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