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45:37

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

题目描述

【题目】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   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在国家产生、权力主体和治国方式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解析

(1)国家产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强调天子是代表天统治天下,因此董仲舒在国家产生方面认为君权神授;根据材料“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可知,梁启超认为社会契约产生国家。权力主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因此主张主权在君;根据材料“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可知,梁启超主张人民主权;治国方式,根据材料“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可知,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根据材料“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可知,梁启超主张以法治国。(2)观点,根据材料“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可知,国家应该平等、和平相处;根据材料“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可知,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背景,根据材料“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帝国主义以爱国为号召,发动战争,给受压迫国家带来灾难;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同时在国际上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一线希望,1919年5月的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从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回答。

(1)国家产生上:董主张君权神授;梁主张社会契约产生国家;在权力主体上:董主张主权在君;梁主张人民主权;在治国方式上:董主张德主刑辅(或德阳刑阴,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梁主张以法治国。(2)观点:国家应该平等、和平相处;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背景:帝国主义以爱国为号召,发动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反动卖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