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经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历经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以来,高县文风不扬,科场及第者甚寡……愿集金以筑塔(文峰塔)……三年内即有两人科场中选,由是读书之风顿起。一中国佛教协会官网

(1)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哪一制度?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夺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太祖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摘编自《宋史》

(2)依据材料二,宋初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中央集权示意图》

(3)阅读图一、二,指出所体现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三的制度与图一、图二的制度有较大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答案解析

(1)科举制(科举取士制度);标志:隋炀帝(或者隋朝)设进士科。(2)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君弱臣强(武将专权,宰相权力过大。语意相同给分)。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统兵但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换文臣州县知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④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3)图一:隋或唐,图二: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语意相同给分)

(1)由材料一“‘自明以来,高县文风不扬,科场及第者甚寡…愿集金以筑塔(文峰塔)…’三年内即有两人科场中选,由是读书之风顿起”分析可知,材料一中“科场”涉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2)依据材料二“……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夺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太祖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分析可知,宋初出现了地方势力强大,君弱臣强(武将专权,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因此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统兵但无发兵之权,定期换防;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③换文臣州县知长官,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④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央集权示意图》图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所体现的制度是隋朝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二所体现的制度是元朝的政治制度;1368年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所以明朝朱元璋采取了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的措施,导致图三的制度与图一、图二的制度有较大不同。(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的演变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