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3 10:41:32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答案解析

(1)道路:据材料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可知,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创新: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可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据材料“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可知,实行“三三制"政权原则。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促进了各抗日阶层的团结;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回答。(3)举措: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采取的重大举措有,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6年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三大改造;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展:据材料时间“1981—1985年”可知,此时全国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5月开放沿海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创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政权原则。意义: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促进了各抗日阶层的团结;形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3)举措: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开展三大改造;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开放沿海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