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7:10:16

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证明,影响其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才问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历史重大改革证明,影响其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才问题。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1)列举在苏格拉底时代,雅典公民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可以担任的公职。简述苏格拉底对“豆子抓阄的办法”的态度及原因。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商君书·境内》

故曰:强者必刚斗其意,斗则力尽,力尽则备。是故无敌于海内。

——《商君书·立本》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对于秦国军事人才的奖励制度和目的。

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取材》

(3)在上则材料中,王安石认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应该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目的。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4)依据材料,结合史实,指出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在“开学校”方面的历史贡献。

答案解析

(1)公职:根据材料“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结合所学可知是雅典的直接民主,像五百人会议组成人员、公民法庭陪审员等都是以抽签方式选出的。态度: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苏格拉底对此持反对态度。原因:根据所学从直接民主泛滥,导致人才误用,不利民主政治发展分析原因。(2)制度:根据材料“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结合所学可知实行二十等爵制。目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目的是强兵。(3)内容:根据材料“治人之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结合所学可知内容是时务。目的: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选拔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4)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中的历史贡献是设立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

(1)公职:议事会议员、公民法庭陪审员等。态度:反对 原因:直接民主泛滥,导致人才误用,不利民主政治发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制度:实行二十等爵制。目的:“强兵”。(3)内容:时务。目的:造就和选拔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4)历史贡献:设立京师大学堂和各地中小学堂。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