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以史为鉴,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以史为鉴,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够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时任含林省省长的韩长赋所作的《沁园春·农材改革中写道,“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跌,妇孺躬耕,黄土成金,温饱得酬,钟声不灵政策灵。……江淮再度先行,减负担、万众齐欢腾。……莫等闲,鉴古往今来,惟有成功”

                                           ——《人民日报》2005年4月10日第5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是采用什么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的?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示的史实,分别反映了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两大失误?

(3)材料三中的“小岗村头,土地承包”指我国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4)纵观建国以来的农村政策变革,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生产合作社)。(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制定农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1)依据材料“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表现为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3)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可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4)纵观建国以来的农村政策变革,我们的感悟是制定农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