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为了求得边境安全,不得不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上大量的粮食和布匹。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汉武帝相继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三次大战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材料三  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耗去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汉与匈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除此意外,这次改革还有哪些内容?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我国从秦汉到魏晋时期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秦始皇、嬴政;防御匈奴(2)战争(武力);和亲(3)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学说汉语、与汉族通婚(4)由对抗走向民族融合

(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在位时,征调许多人去修筑长城,为此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2)依据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国力疲弱,为了求得边境安全,不得不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汉武帝时期,国力昌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可知,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中原王朝国力弱小时的和亲,另一种是中原王朝强大时的战争。(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鲜卑族改姓汉姓,穿汉服,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还有迁都洛阳、学说汉语、与汉族通婚。(4)依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紧张,不断对抗,到了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加强了民族融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