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2:37:46

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题目描述

【题目】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一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材料二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贽思想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新变化分析其进步意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材料“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归纳康有为的观点。联系当时进行变法的背景及力量对比,为减少变法阻力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同时要结合康有为的个人经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结合材料“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及内容分析第二小问。

(1)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接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3)态度:反对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尊重和崇敬孔子。原因:北洋军阀利用孔教维护其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