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
2025-02-26 12:44:13《吠陀》
题目描述
《吠陀》
答案解析
古印度文学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就是“吠陀”,它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吠陀”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最初是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掌握文化的婆罗门祭司编订成一些集子。主要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等。它用比梵语更古老的吠陀语写成,记录了印度上古时期的巫术、宗教祭祀、礼仪、风俗、哲学等内容。由于《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是上古诗歌的总集,所以最重要、最古老,也最有文学价值。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相关试题
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析韩愈《送孟东野序》的结构特点。
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A表现论B再现
陈翔鹤小说《广陵散》中,嵇康因纵情任性得罪的
相声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A垫话B
战士之歌,从作者看,虽然并非真正是封建社会处
乾嘉学派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与前代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特点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昭王南征而不
沈约《四声谱》中的“八病”包括( )A平头上
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A农耕知识B
“艾青体”
贺拉斯关于文学的论文是()A《理想国》B《会
The sport of running i
训诂工作对文献词义的训释,都要建立在一项非常
表演者通过讲述故事或画龙点睛的点评,抓哏取笑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人称代词作宾语的一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