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4:12:3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公在秦汉时代并未真正存在。三公只是对最高官吏的一般称呼。三公正式成为法定官名,是成帝时的事,绥和元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这是对丞相地位的进一步抑制。东汉实行的就是这种三公制,但官名有多次变化,且三公并没有实权。国家大事,多由皇帝近臣尚书办理“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三公往往因为灾变而被策免。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安作璋《秦汉官制史稿》

材料二

把“王权一分为二”可以被看作是后世分权观念的萌芽,是柏拉图发现了混合政体的原则,这项原则就是若干世纪以后孟德斯鸠重新发现的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型,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这一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1)分析汉代“三公”与尚书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后世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影响。

(3)上述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国家大事,多由皇帝近臣尚书办理“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三公并没有实权”可以看出汉代“三公”与尚书关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依据对以上思想的理解并结合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思想产生的条件等相关知识,分析概括近代西方分权思想形成的背景。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概括总结近代中国政府权力经历了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地方分权的演变历程;依据以对上述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的演变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这是对丞相地位的进一步抑制”“把“王权一分为二”可以被看作是后世分权观念的萌芽,是柏拉图发现了混合政体的原则,这项原则就是若干世纪以后孟德斯鸠重新发现的三权分立原则的原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1)趋势:三公的实权越来越小,尚书的权力越来越大,并最后取代三公成为宰相。中书省长官常参加决策活动,也握有宰相的权力。影响:发展到唐朝,便形成为尚书、中书、门下并立的三省六部制。(2)背景: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中世纪的相关经验。演变: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3)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