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探究题,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

题目描述

【题目】探究题,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探究:

【探索】

(1)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失误】

(3)1958年,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这个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兴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中“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失误之处在于?

【转折】

(4)右框中的歌词见证了中国农村的改革成果,这一成果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敢为人先的是何处农民首创“大包干”?

 

【旗帜】

(5)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这里所说的旗帜是指什么?

【感悟】

(6)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中共八大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2)政治: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3)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4)安徽凤阳小岗村  (5)邓小平理论  (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根据课本所学, 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此问考查的是建国初期我国所取得的成就。题干中有时间限制:1953——1957年,领域限制:政治、经济。学生根据这些限制词,在所学的知识中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知识点。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1957年进行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是我国工业化体系初步确立。  (3)此问考查的是我国失误发动大跃进的原因。1958年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局面。对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4)此问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问题中有提示:改革成果,农民首创。故得出是首先在农村的改革。根据课本所学,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大包干”,分到到户,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此问考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此问是综合性的问题,出现在文字表述体题中的频率很高。此类题学生需要从问题的材料和问题中,分析综合得出答案。通过问题党在建设时期有失误也有成就,我们得到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通过党制定的正确决策,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邓小平同志为中国建设的贡献得出: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