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二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途经苏州的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江南河(1分)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分)唐朝(1分)(2)北人南迁移,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战乱少,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等。(2分。任答两点)(3)经济重心南移(1分)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江都是扬州,所以图一中大运河途经苏州的河段的名称是江南河。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它最先出现于唐朝。(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中后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本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知识。南宋时候,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史》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江南经济区的形成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