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题目描述

【题目】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会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四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考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材料一中“商君”指谁?他践行的是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触犯了什么人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意义。

答案解析

(1)商鞅;法家。(2)(旧)贵族。(3)从平城迁到洛阳。 (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商君”指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第二小问,商鞅践行的是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法家学派主张变法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2)依据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知,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因为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内容是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而没有军功的贵族不能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依据北魏迁都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而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并且要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因此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4)依据材料三“北魏迁都示意图”、材料四“……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迁都,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