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
项目
主要内容
政治
①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特权
③改革,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禁止私斗
经济
⑤废除,允许土地
⑥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⑦统一
军事
⑧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
战国形势图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3)材料二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请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答案解析
(1)商鞅。(2)秦孝公;公元前356年。(3)①燕,②齐,③楚,④秦。经济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4)目的:取信于民;(或做人要有诚信)。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⑴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国商鞅所说的。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得秦孝公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⑶根据材料二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①燕、②齐、③楚、④秦;写出变法的经济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经济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等。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取信于民;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相关试题
[单选] 在有关计算机存储器的术语中,一个“
[单选] 下列影视剧情景设计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单选题)在拥挤的人群中,当你被推倒地时应(
(单选题)狭义的客户身份识别,将银行审查、核
(单选题)一般来说,短期政府债券是以()进行
下列属于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有( )
(多选题)下列小儿惊风的推拿治疗手法中具有健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
八年级学生小丽酷爱创作,经常在微博发表文章。
“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人民群众
【多选题】 要素信息在“【项目管理】-【项目
当1千克水完全变成蒸汽后,其体积要增大约()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
306. 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
社会和文化推崇慷慨行为,但这种行为往往要求一
依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消防水泵
信用改变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付款形式,
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下列各项中,企业应作为存货核算的有( )
十九大党章在总纲中增写了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