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依据材料一,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写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人物。

材料二:

(2)对比图一与图二,指出春秋前期和后期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春秋时期,少数民族姜戎族的首领驹支在与晋国大臣范宣子对质时能够像当时中原的“诸华”“诸夏”的诸侯外交一样,赋诗言志,朗读了《青蝇》一诗,成功解围;晋国大臣魏绛主张用议和的策略,与各戎族订立了盟约,争取到晋国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拥护,使晋国稳定,更是传为历史佳话。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一说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材料四中包含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采取的哪几项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流交往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黄帝和炎帝(2)诸侯国数量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3)促进民族交融;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4)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中华民族不断交融,逐渐走向统一。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流交往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生活着黄帝和炎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中原已开发地区,以炎帝为首的部落和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在“阪泉之野” 大战 ,炎帝战败,归附黄帝,两个部落不断繁衍,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2)依据材料地图可知,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争霸战争促进民族交融;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5)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交融,逐渐走向统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