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

题目描述

【题目】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1)依据材料一信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依据材料二信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可知,1953-1956年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合作化运动。(3)依据材料三信息分析可知,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所以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依据材料四信息“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分析可知,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大包干,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有: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