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儒学地位变化的影响。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李贽的思想。(1)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现象。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学术方面主要是起到了推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多种文化流派共同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治国政策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2)根据“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观点主要是强调正君心、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使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并奠定了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基础。(3)根据“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可知朱熹主张儒家思想要绝对遵从,不能改变;而李贽则否认孔子的权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李贽思想的经济根源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对社会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4)三则材料主要描述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所以这三则材料的主题应当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言之成理即可)
(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标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谐振回路在Q值相同时,谐振频率愈
【填空题】 水封罐其主要作用是将火炬系统与水
【判断题】 当要输入一批有规律的数据时,为减
地下燃气管道与低压直埋热力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
171.国家提倡爱祖国、()的公德。 *
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历史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以下哪个不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建筑工程工程单价的计算基础包括( )。 ?
力量素质测定,包括静力性力量测定、爆发力测定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方法可分为( )和实地调研法
控制电路延时顺序控制主要由()完成
软件测试是否等于程序测试?
作为房屋出租独家代理经纪人,在代理出租经纪业
下列关于UPDATE语句的使用格式正确的是(
在会计确认的标准中,最主要的标准是可定义性和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所进行的战争动员属于()。
智慧职教:“大一娇,大二俏,大三大四没人要。
知行合一的提出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