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1897年9月24日,贵州省学政严修上奏说:“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
——《光绪朝续东华录》
请回答:
(1)科举制度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度与汉朝以来的选官制度的区别。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为什么提出了“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观点?
(3)材料三对科举制度提出了什么改革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沈既济、顾炎武和严修对科举制度的不同看法,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何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区别:根据材料“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可知其区别是,举荐改为考试;扩大人才来源;选拔人才的权利收归中央。(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用固定的写作模式,以程朱理学观点为标准答案,阻碍了思想解放和科技文化发展。(3)改革要求:根据材料“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可知其改革要求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设立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考试科目;根据材料“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可知其改革要求是取消八股取士。说明:可以从探究根源的角度来说明其改革要求,即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4)认识:可以分两步解答。其一,紧扣材料概括其主旨。材料一可定科举制度,而材料二三则否定科举制度,即对同一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其二,基于材料主旨推导因果。即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1)隋朝。举荐改为考试;扩大人才来源;选拔人才的权利收归中央。(2)明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推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3)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设立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考试科目;取消八股取士。说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4)对同一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关试题
6526 关于重要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6816 可用作芳香、调味、祛风药的是A.细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 50511—2
231.下列属于保安员职责任务的是()。 *
对于装备领域,“关系重大”是指因内部或外部原
在中国地区附近,()主义、()主义、()主义
成长,像一杯清茶,虽没有牛奶的_______
【单选题】 通讯、信号、按钮、照明灯等小型设
【判断题】 对于多个投资方案而言,无论各方案
对于第二段划线部分中“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理
某国内航行沿海集装箱船,于2009年10月2
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哪一时期
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20世纪70年代的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湿式及干式系统均应在开放(
CW-200K型转向架空气弹簧高度为()。(
男性,28岁。不规则低热3周,伴腹胀纳差,全
某首饰店将一枚铜戒指误当黄金戒指卖给李某。这
王强为新东方创办了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