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
题目描述
【题目】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一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此时,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形式)是什么?这一内容是哪个省农民的首创?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言之有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省(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相关知识,从图片中的所反映的信息“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政府发给人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可知,这是土地改革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运动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此问考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从图表信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结合表中各项数据在1960年均大幅下降,其原因是在“左”倾错误指导下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从材料所给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可以看出“文革”时的贫穷落后,1979年时的农民生活富足,这主要是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此问考查新中国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联系四则材料中的经济发展现象进行总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如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4)此问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5)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上述党和政府的措施可以看出,符合当前实际的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政策,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相关试题
[单选] 镇政府主动公开一胎生育证发放情况的
(单选题)根据制作工艺和分布位置的不同,水印
在倪瓒的画作中,常用浅绛色涂画的地方不包括(
(单选题)在长期护理保险中,影响其年交保费的
下列赞美老师的诗句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
【单选题】 矩形分幅时,1:5000地形图的
(单选题)关于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不正确的是(
有时危机反而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请仔细观察如图两幅
以下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说法不正确的是
液压强度试验常用洁净水进行,试验压力为( )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的桥梁结构为(
在平地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原
男性,40岁,农民。发热伴头痛、腹泻3d,于
试件位移量测:对()的结构构件,还应在跨度方
五、计算题在酸性溶液中,用c(1/5KMnO
按奖励的周期长短,奖金可以分为( )(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包括(
以下错误的Excel公式形式是( )。
经济环境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