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以下材料不

题目描述

【题目】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以下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品质的是(  )

A.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 :“乱世,梨无主。”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

B.东汉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C.祁奚,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杀父仇人,祁奚道:“君问可,非向臣之仇也。”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D.战国政治家苏秦,年轻时常读书到深夜,疲倦,打盹时,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答案解析

C

本题考查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许衡、东汉杨震、战国政治家苏秦的做法是自我约束,是慎独表现,因此ABD说法不符合题意;祁奚做法不是慎独表现,是公正,因此C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