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汉晋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宋太祖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明代规定,士子必须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州、府、县学资格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从而使官办学校与科举密切结合。考试内容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即从四书五经原文中择句命题成文,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并要遵循固定的格式,即“八股文”,它由一些规定的段落组成,其主体为四段对偶排比文字。直到清末,八股文一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晚清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戊戌变法中,光绪帝下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并创办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和兴才育学也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清政府废除武举,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并颁布新学制,规定教育的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制。1905年,科举制度正式被废除。
(3)概括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官员的来源、提高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本题根据材料二“使殿试成为定制……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即可从将殿试、糊名等成为定制;进一步实行誊录;增加录取名额;提高录取后的待遇等方面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本题据材料三“主体为四段对偶排比文字。直到清末,八股文一直是读书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晚清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八股取士束缚人的创造性、晚清时期严重的民族危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这一需要等方面概括分析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内容:将殿试、糊名等成为定制;进一步实行誊录;增加录取名额;提高录取后的待遇等。(3)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加强思想控制,故官学地位日趋重要,八股取士束缚人的创造性。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急需新型的实用型人才。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这一需要,最终在不断冲击下被废除。
相关试题
GNSS测量控制网的数据采集时采用的方式包括
研究教室温度标准时常使用至适温度的概念,它反
[单选] 《三十六计》体现了我国古代卓越的军
(单选题)采用反滤沟导渗时,沟槽的大小和间距
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太
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
标志着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事件是
幼儿受到别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
某工程班被派去抢修灾区路面,工程完成时,一半
庐山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为婴儿腋下测量体温,以下哪个体温数据为高热(
下列关于价格分析方法描述错误的是()。
在滚动轴承中,()轴承及角接触球轴承一般应成
异步振荡
船舶向西航行穿过日界线船钟应(),日期应()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为网络成瘾人士提供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
目前在中药防霉、杀虫中应用较广的高效熏蒸剂是
《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