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07:14:31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

题目描述

题目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
A: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B: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C: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D: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答案解析

定义强调: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即当我们监视自己不应想的事情的时候,本身就在关注这个事情。 A项中,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不是“要刻意转移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B项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让做什么,他偏偏要去做,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并不是“刻意转移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C项中,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但却发现反而越忘不掉,属于“在刻意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关注”,符合定义; D项中,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却念念不忘,这里即没有“刻意转移注意力”又没有“无意识的自助监视”,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