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4:15:50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二  随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1919年,胡适提出:“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顾颉刚否认夏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不是人而是一种动物——虫”。

——整理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疑古思潮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指出两次“疑古”思潮的不同点。

答案解析

(1)一问根据材料一“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从儒学经典、自身缺陷、社会矛盾、其他思想冲击、儒家人士大夫精神进行分析;二问根据材料一“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结合所学从打破旧式思想传统,重建新的儒家思想体系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二“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从疑古的原因及目的进行回答。

(1)背景:儒学经典的缺失;儒学自身的缺陷;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特点: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重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2)不同:宋代的疑古主要是在经学的范围之内疑古,20世纪疑古是建立在史学方法上的疑古;宋代疑古以维护传统为目的;近代疑古则彻底否定传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