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材料二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著名的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壮举?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哪些精神?

答案解析

(1)公车上书 拒和、迁都、变法(2)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④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⑤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3)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不怕牺牲。

(1)根据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因此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的“公车上书”,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③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④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⑤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被铺入狱后,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他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首绝命诗。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材料反映的是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壮举;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为了变法图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