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7:01:08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往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多数人认为,

题目描述

【题目】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往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满意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使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哪位航海家为“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做出了最突出贡献?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火车的发明者是谁?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五

 

(4)根据材料四、五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

材料五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的基础。(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做出了最突出贡献;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可知,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汽车生产零件配置可知,这体现了资源和生产。销售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5)依据所学可知,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1)张骞出使西域。(2)新航路开辟   哥伦布  积极作用: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 (3)斯蒂芬森(史蒂芬孙)   观点: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加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或者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4)趋势: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促成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WTO)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