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据材料四回答,为解决安徽农村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解析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经济改革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我国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了土地改革的政策,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知,引导农民走的路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3)根据材料三的时间1958年和给经济带来的严重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1958年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出现的严重的失误。(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安徽农村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改革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相关试题
辨别对方有没有暴力倾向并不是看对方的长相如何
(单选题)下列哪项组织执行的功能违反了内部控
(判断题)外国投资者以境内直接投资合法所得在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审计师的咨询功
(单选题)变异杆型卡环不包括()
(单选题)面神经的分支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现阶段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
俗话说的得好“初生之犊十八跌”,这告诉我们
政府依据法律和法规,适应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公众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清风
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个或以上时,才能算做C
真空吸啜有三种操作方法,即()和连续吸啜和强
钢丝绳的钢丝通常用()钢制成。
邮政合同是指明确邮政企业与()之间相互权利和
下列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是( )
窄带高斯白噪声中的“窄带”、“高斯”、“白”
下面如个技术会生成10.0.0.0/7的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