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记者阮煜琳王鲁平) 朱镕基总理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记者阮煜琳王鲁平) 朱镕基总理在五日上午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在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材料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这一目标何时能够实现?(2分)

(3)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哪一年的什么制度?(2分)

(4)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三方面,6分)

 

答案解析

(1)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2)党的十八大;2020年(3)1978年    土地承包制(4)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等。

试题分析:(1)我们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起于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村民率先搞起的生产责任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加以确定后,开始向全国逐步推广。可以说,小岗村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4)作为学生首先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