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

题目描述

【题目】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收集的材料展示,请你参与。

材料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曾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回答儒家最终追求的目标境界是什么?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儒家学派的创使人是孔子,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4)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和孔子主张有何不同?

(5)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1)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儒家学派的创使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3)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4)韩非;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1)通过材料一“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可知儒家最终追求的目标境界是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依据材料一“‘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可知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的创使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其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3)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4)依据材料二“法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他”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结合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