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实行变革,通常一次改革成功与否会影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内实行变革,通常一次改革成功与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

材料二:1980年,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象征;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017年的春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又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时事政治

材料三: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曲折又宽敞,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了无尽的灾难。

——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材料一的事件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二所提及的“经济特区”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定?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此后,改革的浪潮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材料中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日本“‘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的道路”是怎么实现的?它给日本带来了无尽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条道路给邻邦带了无尽的灾难?

(4)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有何感悟?

答案解析

(1)事件: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邓小平理论。(3)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富国强兵带有军国主义色彩,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材料体现的事件指的是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该事件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2)根据材料二“1980年,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开启国门走向开放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经济特区”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改革的浪潮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由“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可知,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材料中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3)根据材料三“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因此日本“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的道路”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它给日本带来了无尽好处是实现富国强兵。这条道路给邻邦带了无尽的灾难,是因为明治维新带有军国主义色彩,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