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28:21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 ,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

(2)材料三中结合所学,“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是在什么时期被请到中国来的?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新特点?

(3)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历程有何特点?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主张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实践活动:根据所学可知是洋务运动。(2)根据所学可知“德先生”“赛先生”是民主和科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人志士主张民主和科学。特点:通过所学可以从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的角度回答。(3)历程:根据材料“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因此总结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特点:结合上述分析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回答。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践活动:洋务运动。(2)是指:民主、科学。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特点: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3)历程: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