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5:25:42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如下表。

文献出处

文献内容

《尚书·周书·立政》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诗·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

今人注释:“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摘编自张文国主编《古文观止辞典》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黄宗義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王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背景。

答案解析

(1)内容:由材料“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可知,“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即以华夏为中心),并延伸到周边地区;由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归纳为王权至上。影响:由材料二“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权至上的天下推动了大一统观念得以形成与发展,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和文化的心理基础,特别是西汉在面对分裂割据势力时,为中央王朝战胜诸侯王割据势力起了重要的作用。(2)含义:由材料“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可归纳为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由材料“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可归纳为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主要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力量得到壮大;文化上,主要是宋明理学的僵化。

(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并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和文化的心理基础;大一统的天下观为西汉战胜诸侯王割据势力起了重要的作用。(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