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21:09:59

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

材料一:中国古代国家的治理思想中,有人形容孔子和孟子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1)下图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简析孔孟被称为“逆时之士”的原因。

材料二:以法、儒为理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组成。

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3)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答案解析

(1)由“孔孟之道”可联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早期儒学,到战国时期,出现仁义礼得到融合故④填“仁”、“礼”、“义”的结合。故由“外儒内法”体现的是汉代儒学的特点,结合所学,①填汉代儒学经学化,成为③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由“三教合一”联系到宋明理学的背景,②可以填宋明理学。(2)孔孟被称为“逆时之士”指孔孟思想不受重视。结合所学,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社会崇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孔子不顾现状,主张礼治,恢复周礼权威;孟子提倡仁政,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这些主张已不适应时代和统治者需求,因而被称为“逆时之士”。(3)结合所学,为加强君主专制,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汉代创设刺史制度,隋唐实行科举制。

(1)①儒学经学化;②程朱理学(或宋明理学);③官方主流意识形态;④“仁”、“礼”、“义”的结合(或“仁政、民本”)。(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社会崇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孔子不顾现状,主张礼治,恢复周礼权威;孟子提倡仁政,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这些主张已不适应时代和统治者需求,因而被称为“逆时之士”。(3)①内外朝制;②三省六部制。16.③行省制;④刺史制;⑤科举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