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经济发展事关民生、民心、民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发展事关民生、民心、民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两幅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出现在什么时期?为适应这一新现象,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成效最大的是哪国的变法?

材料二:

(2)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他们政策的相同点是什么?这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了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摘自部编版七年级教材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4)通过以上分析,你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变法:商鞅变法。(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相同点:轻徭薄賦或重视农业生产;局面:文景之治。(3)原因:北方人民南迁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农耕技术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4)认识:技术革新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政府要关注民生: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图一和图二的内容, 依据所学可知,图一和图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的现象;为适应这一新现象,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秦国商鞅变法,秦国由此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2)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他们政策的相同点是轻徭薄賦或重视农业生产,例如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鼓励农民生产,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史称文景之治。(3)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以及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北方人民南迁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农耕技术的进步,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4)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不同时期,国家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不同,这说明技术革新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政府要关注民生,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