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2:21:45

    淮河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

题目描述

【题目】    淮河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结合所学唯物论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

答案解析

本题以淮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世界的物质性、规律的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是“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