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被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5)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

答案解析

(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丝绸之路。(2)火车、汽车、轮船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方式。(3)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两极格局的瓦解。(任答两点即可)(4)积极影响: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机会。消极影响: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不平等;利润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风险增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WTO(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亚投行(或倡导“一带一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是因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丝绸之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火车、汽车、轮船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方式;蒸汽机与电力、内燃机等动力机的使用。(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方面出现新的因素有: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影响:➀积极影响: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机会。➁消极影响: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不平等;利润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风险增大。(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成立亚投行、倡导“一带一路”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