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促使我们奋

题目描述

【题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促使我们奋发图强。如今我们已打造出一支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些最可爱的人铸成了守卫我国领土、领海、领空的钢铁长城。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给她一省的衣料的”。

——李侃、李时岳、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

材料二  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2)在材料二的这场战争过程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这条约中中国的领土完整又遭到了怎样的破坏?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3)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国的“一个命运转折点”?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该条约的签订让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

(1)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的工业品。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2)《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因为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春,被迫《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维新,开始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变化是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4)《辛丑条约》的签订。启示,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1)根据材料一“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给她一省的衣料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的工业品。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2)根据材料二“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春,被迫《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维新,开始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因此说甲午战争是中国的“一个命运转折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让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的变化,是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