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四: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五:宋神宗时期,要杀一个有罪官员,遭到朝中大臣反对,他们说“祖宗从来未尝杀士人。”后来改为“刺配远恶处”,又有人说“士可杀不可辱”。宋神宗感叹道:“快意事做不得一件。”大臣们则称,“如此快意事做不得也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的这种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秦王”的最大功绩是什么?为巩固这一功绩秦王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在思想和监察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4)说出材料四中的唐太宗如此自信凭借的制度名称?这种制度形成的标志是?说出唐太宗时期开创的封建治世的名称

(5)材料五反映了宋朝国策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为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案解析

(1)分封制(2)统一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4)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贞观之治(5)重文轻武(6)八股取士和厉行文字狱

(1)由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西周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根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结合所学知识,秦王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秦朝。为巩固这一功绩秦王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监察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4)根据“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5)根据“祖宗从来未尝杀士人。”、“士可杀不可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特点是重文轻武。(6)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为加强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八股取士和厉行文字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