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

题目描述

【题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言论出自哪部书?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哪一项发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为什么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概括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1)主张:“仁”。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2)指南针;火药。(3)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丢掉,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丢掉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开辟未来,创新发展。(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性材料题,通过三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1)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孔子的核心主张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爱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本题的第二问考查的是材料一的原话来实现“仁”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一所给关键信息,原话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题第三问《论语》的相关知识。关键所学知识可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书是《论语》。(2)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宋朝发明了指南针,这一发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航海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可回答第一问是指南针。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在唐末时用于军事,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能够战胜封建专制制度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据此可回答第二问是火药。(3)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我们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原因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丢掉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开辟未来,创新发展。据此可回答第一问。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据此可回答第二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