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27 06:43:17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同样,公共救助

题目描述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同样,公共救助部门对待流浪者的态度.也是衡量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的标尺。十年之前,公民孙志刚在收容站内遭暴打离世;十年之后.扮演流浪汉的记者又在救助站中遭遇围殴。收容变成救助,强制改为自愿,名称早已改动.历史却在重演。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是个案,还是救助机构早已不以为然的习惯?太多疑问击打在“救助”这曾给人希望的制度上。

A、 远离“恐怖救助”,需要制度反思

B、 对待弱者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C、 公共救助状况折射制度文明与行政伦理

D、 制度的改革不能仅仅是更换名称

本站整理有大量高等教育、资格考试类试题答案,Ctrl+D收藏备用!

答案解析

A【答案】A。解析:文段指出公共救助状况反映制度文明和行政伦理,继而用十年之前与十年之后两个“恐怖救助”的例子对我国救助制度变革提出诸多质疑,直击“曾给人希望的制度”。A项“需要制度反思”体现了主旨,当选。B、C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重点。D项,概括范围过大,没有具体落实到文段。

A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