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朝初年,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出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何历史意义?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3)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的基础上,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加强各国间的友好交往。(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题干“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当时东渡日本的风险很大,鉴真屡受挫折,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在日本十年,鉴真传授佛经,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玄奘回到长安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2)根据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结合课本所学,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南方社会安定。(3)依据课本所学,依据课本所学,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4)依据题干:我国应该处理与外国的关系围绕着与各国和平共处等方面回答。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友好交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