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从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和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外朝制度等角度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依据图示中“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等角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3)依据材料“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从起草诏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的需要等角度概括得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依据材料“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从讨论国是、提出建议、起草谕旨等角度指出军机处的职能。(4)依据材料可知,历代帝王采取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是通过启用低级官员分散相权,或通过增加宰相人数以实行权力制衡,明清时期则直接废除宰相,由皇帝直接掌控国家政治决策。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朝、外朝制度。(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3)原因:起草诏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的需要。职能:讨论国是;提出建议;起草谕旨(跪受笔录)(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约;控制决策。
相关试题
58552019年一季度,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
80.下列有关抢救药品的保管,说法错误的是(
《十二铜表法》诞生之前,平民阶层要求公开法律
(单选题)某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小包物质,用来
(单选题)()存款的风险较大,手续繁琐,流动
【单选题】 四名同学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谈到
2012年,某事业单位1月15日,领取价值3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顺序是( )
2019年4月10日,在ABB公司位于上海浦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 车体的功能有哪些?(技能鉴定,铁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规定:运输设备的
当井塔施工工期要求紧迫,企业技术、管理素质、
流水施工不包括()表达方式。
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服务对象是贵重的货物。
某重力坝位于8度烈度区,场地类别为Ⅱ类,结构
《纲要》共有六个部分、34条,大体上可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