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8 07:54:14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从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和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外朝制度等角度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依据图示中“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等角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3)依据材料“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从起草诏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的需要等角度概括得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依据材料“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从讨论国是、提出建议、起草谕旨等角度指出军机处的职能。(4)依据材料可知,历代帝王采取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是通过启用低级官员分散相权,或通过增加宰相人数以实行权力制衡,明清时期则直接废除宰相,由皇帝直接掌控国家政治决策。

(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朝、外朝制度。(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3)原因:起草诏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的需要。职能:讨论国是;提出建议;起草谕旨(跪受笔录)(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约;控制决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