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

题目描述

【题目】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友好交流】

(1)在中日交往史上,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各自探索】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和日本分别正在开展什么运动,两事件有何本质不同?两者对外学习特点方面有怎样不同?

【侵略扩张】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熊熊战火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3)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简要回答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密切相关?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怎样关系?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年抗争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

【以史鉴今】

材料一: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根源(3分);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日本先后13 次派遣唐使到唐朝。(2)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影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5)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②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③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13 次派遣唐使到唐朝。(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的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成为中日必争之地。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事变又名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认识。纵观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唐朝中日关系密切,进行了友好交往。中国近代,日本曾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中日两国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方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中日双方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友善解决分歧;加强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两国政府应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