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5:16:07

读图明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读图明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十分精美,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材料三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宋代社会哪些行业的盛况?

(2)材料三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它的出现有何意义?

(3)与我国以前的朝代相比,南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宋代社会行业的相关知识点。题文信息:“苏湖熟,天下足”,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最早的纸币图片。解答的关键是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含义的理解,这条谚语的意思是苏(州)湖(州)一带粮食熟了,天下的粮食就有了,是指宋代农业发展;瓷器,指宋代手工业发展;纸币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是商业繁荣的表现。因此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农业,手工业,商业。                      。(2)此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纸币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最早的纸币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同时考查了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以及读图能力。图片来自课本,在学习时,只要注意了图文结合的学习与掌握,解决本题很简单。根据题干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片,可判断是交子,链接课本可知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交子。四川地区。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南宋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南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出现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结合教材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含义的理解,谚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湖一带农业发展水平高,同时在全国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苏湖一带正是江南地区,所以这条谚语也从一个侧面佐证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现象。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南方了。再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第一,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1)农业,手工业,商业(2)交子。四川地区。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3)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或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变化;④政府扶植;⑤政治重心的南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