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1 01:03:30

健康成长

题目描述

【题目】健康成长

材料一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教有部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一一“减负30条”,减负再难也要减,学生课业负担重如山,孩于不能健康成长,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哪一方面的特殊保护?

(2)结合材料一,请从守护生命及调节情绪两个角度,指出青少年的应对之策

材料二 当今我国未达到刑事责任年却犯了重罪的“熊孩子”现象,令人担忧,一些法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但对“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讲规则、性格自我”的“熊孩子”缺乏一定的惩罚措施,也会助长“熊孩于”任性而为。

(3)材料二警示青少年应怎样避免“熊孩子”现象?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对社会保护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颁布减负令的是国务院,对学生实施保护的主体是政府。所以,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2)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分析问题,请从守护生命及调节情绪两个角度,指出青少年的应对之策。注意两个角度,一从守护生命角度,二是调节情绪,据此找出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孩于不能健康成长,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高兴”。所以指出青少年的应对之策,可从青少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养护我们的精神;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并调节负面情绪等方面作答。(3)本题为做法类试题。结合教材,找出关键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讲规则、性格自我”的“熊孩子””。所以料二警示青少年应怎样避免“熊孩子”现象。可从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等方面作答。

(1)社会保护(2)①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②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学会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3)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