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05:54:40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

题目描述

【题目】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它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是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但却为耀眼的GDP数字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材料二:近三年,中国的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7.6%,告别了过去30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说说为什么“耀眼”的GDP不能让国民获得应有的幸福感。

(2)从昔日的“高速增长”到今天的“慢下来”党和政府制定决策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3)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哪一目标?结合材料一说说在新常态下决策者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真观察三幅漫画的标题、文字和数据,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漫画一中中国人均GDP和日本人均GDP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漫画二中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文化产业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小;漫画三中可以看出GDP的增长伴随着高污染,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等(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属于为什么的角度,结合材料中今昔不同发展速度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依据不同阶段的具体国情,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制定的。(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怎样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属于是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以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转变,其中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目标都不符合题意,所以体现了和谐的目标。针对材料一中我国面对的问题,找到对应的措施,针对“人均GDP不高”的问题,从发展经济和减少人口数量的角度回答,即从经济建设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回答;针对“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高”,从重视教育和科技,提高科技的转化率等方面回答;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依法治理环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肥而不强”:虽然我国GDP总量庞大,但人均少。“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偏低。“带毒”:牺牲环境换取GDP的增长,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存和发展。(2)不同阶段不同的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3)和谐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增加GDP总量;②控制人口数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③重视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提高科技和文化对GDP的贡献率;④淘汰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⑤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⑦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将环保纳入法制轨道;⑧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