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到任,标志上海正式开埠。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由于在中国缺乏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础而困难重重: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从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洋务派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李鸿章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材料二:1915年夏天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后,便开始准备筹备《青年杂志》,几经商议后由群益书社出版《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敬告青年》,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9年6月3日以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9月1日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北京编辑部被取消,改由新青年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哪一口号?结合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

(3)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南京条约》(2)“求富”。目的:补充军事工业的资金不足,为军事工业提供原料、燃料;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寓强于富”等。(3)由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到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上海最早开埠通商始于《南京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洋务求富口号。根据材料一“经费来源枯竭,原料、燃料供应不上,技术落后、人材缺乏等等,这使洋务派意识到必须是‘由富而强’,‘寓强于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创办军事工业筹集资金,当然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也可以回答成补充军事工业的资金不足,为军事工业提供原料、燃料;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寓强于富”等。(3)材料二中《新青年》在思想上的宣传内容发生了的变化是指从早期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到后来去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