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没有收件人,亦不标注发件人,写下你的心事,点击“扔瓶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没有收件人,亦不标注发件人,写下你的心事,点击“扔瓶子”后,瓶子就会从“海滩”离开,漂向远方。远方捡到“瓶子”的那个有缘人,会为你解忧……最近,几个著名网络社区,几乎都推出了“漂流瓶”这一新栏目。

材料二:为发泄情绪,35岁的男子李某向随意编写的数十个手机号码发送“今晚炸首都机场”的恐怖短信,经接信人报警,李某最终被抓获。李某因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接受法院审理。

(1)利用“漂流瓶”诉说自己的心事,这属于调节情绪的什么方法?

(2)材料二中李某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两则材料告诉我们调节不良情绪应注意什么?

 

答案解析

(1)合理发泄法(2)李某在发泄情绪时没有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利益,引起社会恐慌,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因此应受到法律制裁。(3)①有不良情绪,我们要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比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等。③在排解不良情绪时,要考虑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和法律要求。④具体做法:与信赖的长者交流、自我提醒、打球、写信等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调控情绪的方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利用漂流瓶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属于合理发泄法。(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合法调控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的人物造谣,传播虚假信息,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调节不良情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结合所学和材料,从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维护他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遵守道德和法律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