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中西方之间有许多处理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比如:欧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中西方之间有许多处理问题时态度和方法的不同。比如: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他们认为这有损体面,是受轻视的表现,而在中国,搀扶老人则是被看做尊敬老人、有修养的举动。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国外的文化艺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一些西方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很热衷,争相效仿。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年轻人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1)中西方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同的态度和方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青年人应怎样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节日?(4分)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探讨会上的讲话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的课本里有许多中国古语,这些古语对我们做人做事有很好的启迪。根据你对下表中所选的中国古语的理解,完成对

表格空白处的填写。(4分)

 

 

答案解析

(1)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有差异。(2分)(2)对待各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或回答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对待,既不要……也不要……)。(2分)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简单模仿、全盘照抄。(2分)(3)(每个空格1分,共4分)古语启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尊重他人,平等 待人与人善言,暖于布锦;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要友善待人,宽容别人千人同心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无一人之用要重视集体团结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对待不同的文化,应该采取客观、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等。(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从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回答;”“敬人者人恒敬之”从尊重他人的角度回答;“ 与人善言,暖于布锦;伤人之言,深于矛戟”从宽容友善的角度回答;“千人同心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无一人之用”从团结的重要性回答。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