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9 20:25:46

生活现象简析。

题目描述

【题目】生活现象简析。

材料一:某市发布的一项消费调查显示:该市有66%的用户在乡镇农村超市买过假货,其中食品占一半以上。花了买“正品”的钱,买到的却是“杂牌货”,破财生气不说,还有的过期食品翻新登场,或是“三无”食品卫生不达标。

 

目前,不少农村群众还没有养成购买食品索要发票或者凭证的习惯。即便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少有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很多村民购买食品时通常首先考虑价格,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关注不够,再加上对问题食品鉴别力差,一定程度上也给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

 

材料二:

(1)从道德的角度,你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说明超市存在哪些问题?

(2)联系材料一和相关链接, 谈谈农村群众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

(3)材料二的举措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你还知道哪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答案解析

(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题目要求从道德的角度对超市的行为进行评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超市销售假冒伪劣、过期的商品,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属于非正义行为。只要学生从诚信、责任、正义的角度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解答此问时,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农民消费者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正确做法。认真阅读材料一和相关链接,可以看出农村消费者“还没有养成购买食品索要发票或者凭证的习惯。即便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也很少有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明这些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消费意识还不够强,因此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维权意识;“购买食品时通常首先考虑价格,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和质量关注不够”说明这些消费者明辨是非的能力、安全意识比较差,因此应增强安全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学生回答的言之有理即可。(3)此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开放性,难度值中等。解答做法类问题,要注意考虑“谁有责任做这件事,怎么做”。材料二中有关部门通过消费知识的宣传、加大对农村超市的检查,除了这些措施外,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还可以有效完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督网络;加大处罚力度;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农民也要学习一些消费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只要学生任意回答出一点做法,符合题意即可。

(1)践踏诚信:丧失社会责任感:缺乏正义感。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维权意识:提高生命意识(安全意识)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如:有效完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督网络;加大处罚力度:举报奖励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