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18:24:06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

题目描述

【题目】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

(2)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群相”制度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流程。

(3)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答案解析

(1)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唐、明时期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分别是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目的:相权的存在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所以历朝历代“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在于防范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唐朝“群相”制度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流程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3)共同特点:根据“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有参政议事权但无决策权,有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实。趋势: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直到废除相权。

(1)“独相”:秦朝三公九卿制;“群相”:唐朝三省六部制;“兼相”:明朝内阁制。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2)中书省起草修建工程诏令(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审议),交由尚书省施行(执行),六部中,工部负责具体落实。(3)特点: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有参议政事权但无相应的决策权;在施政过程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